A543:除了胜利已经别无退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守夜人总司令 Author 觉悟者
什么是被宠爱?就是可以满足自身的诉求却不需要为此支付成本,并且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即便自己再无能,毫不起眼,一无是处依然能够被包容、理解和原谅,永远不会因为自己的各种问题对别人产生的消耗而被抛弃!总之,就是能够完美的回避无力胜任的生存竞争,却能获得各种满足。
生存环境越恶劣,各种形式的内卷就不可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又会让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的恶劣。由此滋生出来的恐惧和焦虑都是自我判断形成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怂恿着你立刻逃离现场。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是一种无处可逃的窘迫状态,也是人被自我判断衍生出来的情景逼到墙角时瑟瑟发抖的绝望。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会明白:人在绝望的时候会产生幻觉,那是处于绝望状态下的人最后能够寻求的终极安慰。现实状况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并没有温暖的小木屋,也没有蜡烛、餐桌和火鸡,更没有慈祥的奶奶——什么都没有,只有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在寒冷和饥饿中逐渐僵硬的身体在做最后的挣扎…
避难所
人是需要安慰的,这种需要从人类诞生之初的远古时代就存在。当人无法理解风雨雷电带来的恐慌之时,先民们创造出一种叫宗教的东西。不管哪个文明的哪种宗教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为它的受众提供确定性的指引,这种指引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却能够给人营造出一种确定性。它像遥远星空中一团朦胧的星云,似乎能看见,又永远无法触碰。恰恰是这份不可触摸的朦胧承载了人们对终极安慰的美好寄托!当环境恶劣的时候,人会更喜欢抽象的爱情而不愿意面对具体的人。人们热衷于通过电影去感受探索的刺激,却越来越不愿意在现实中迈开脚步。所有这些外在形式的悄然变化,都无声无息的指向同一条暗流涌动的轨迹!
人群的淤积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也会越来越拥挤。并不是说虚拟世界不过是对现实的模拟,而是在阐述由生命体结构构建而成的共同体的本质。不管它是机器上的一组有序的信号所模拟出来的人,还是在三维空间中吃五谷杂粮的人,作为生命体结构的载体,其一切行为和驱动力都遵循着生命体结构的基本属性所衍生出来的底层逻辑。
待在大城市中的许多普通女生被生存环境中高度内卷的节奏折磨的死去活来,于是,试图通过旅游来缓解——然而,事实反复证明:这种临时性的逃离并不能缓解各种让自己感到焦虑的现实问题,反而消耗掉了原本就不多的积累。让自身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古往今来,所有试图把自身问题往后拖延的逃避行为都只会让一切进一步恶化。
十几年前的网络给人一种天高地阔的自由感觉。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各种限制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主动隔离也越来越与现实中的状况如出一辙。互联网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平行的网状世界,反而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撕裂变得更加尖锐。因为它本质上只是一个工具,就如同所谓的元宇宙一样,本质上也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可以搞出更多逃避空间的工具。就如同散落在群山之中千百年来一直相互隔绝的村落最终会被高速公路、高铁、手机等立体连接网络渗透并连接起来一样。任何一种可以暂时逃避的虚拟空间也并不会是世外桃源。
所有对当下的自己感到不满的人,都会试图在记忆中营造出一个静态并唯美的场景作为自己精神上的最后避难所。譬如说你的家乡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环境并不像你现在想象的那样恬静祥和。你很清楚你记忆中的那个世外桃源从来就不曾存在过,它就如同网络空间和所谓的元宇宙下面衍生出来的某个虚拟空间一样——仅仅是自己为了暂时逃避构建出来的避难所!
终极安慰
英姿飒爽五尺枪,晨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我们父辈所处的青年时代,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自强不息的斗争姿态,试图通过的现实努力去突破各种有型和无限束缚。那是跑马圈地的黄金时期——他们初生牛犊不畏虎,真的相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而且我们的母亲在她们的这个年纪,也真的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
人在没有经历过时代碾压之前都是积极的。祖辈们经历过更加糟糕的时代,他们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中流离失所,危如累卵,朝不保夕——他们挣扎过,也彻底绝望过——那种绝望是上一个周期中完全不可控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就如同在山崩地裂的自然灾害面前,不管置身其中的人如何挣扎结果都完全一样!所以,整个社会能够恢复秩序对劫后余生的他们而言,就等于获得了一种终极安慰。人类总是通过痛苦来感受到幸福,总是通过失去来感受到拥有。
父辈在恢复了秩序的环境中成长,他们从小被灌输人定胜天的观念,他们从小就耳熏目染个体被有序组织起来是能够突破生存环境的约束并创造出奇迹的。他们的前半生都生活在有组织的集体中,集体为一个相同的群体所提供的无差别待遇,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被尊重和公平对待的虚幻。至少在他们的前半生是无比信任组织的,也自觉的服从组织的指引。那一代人内心深处对组织的依赖和信任就如同婴儿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一样。直到组织自身难以为继把他们推向市场让其自谋生路之前,那是他们的终极安慰!
直到今天,父辈中许多人的内心深处依然以能吃到公家饭为能够获得尊严和安全感保障的终极目标。越是后半生不如意的父辈,这种渴望就越强烈!有句调侃的话是这样说的: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当个体置身于竞争日益激烈的生存环境,在生存竞争中又处于不利局面的时候,对确定性保障的渴望就变成了类似于被拉上岸的终极安慰。在宗教语境中往往会把获得永恒的幸福和安详称之为登临彼岸。所表达的就是类似的隐喻!
缺少父爱的女生即便是成年之后,内心深处也无比的渴望被某个男人像父亲宠溺未成年的女儿那样温柔对待——无条件的付出,永远被理解、被包容、被原谅,不管自己怎么样,永远都不会被抛弃,被嫌弃,被放弃。她们的内心所追求的并非一个完美的男人,而是一个可以逃避的梦境!那是她们在无力应对生活的不如意和自身的无能为力时,最后的避难所。是对自身感到绝望的人所渴望的终极安慰!
现实生活的残忍往往会表现为:绝望者连最后的终极安慰都无法获得!就如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冻死前的那一刻无法从最后一根火柴燃烧时产生的幻觉中获得些许安慰,并带着微笑安然离去。这是作者刻意为我们营造出来的终极安慰。在现实中,所有冻毙于风雪者,最后一刻也在痛苦的挣扎…
在《三体》中大刘留下了一个关于生命进化的隐喻:少数强者完成自我进化,勇敢的选择去面对未知的凶险,踏上永恒的孤独征程。多数人选择彻底的自我弱化,永远的躲起来!我相信前一种选择所对应的隐喻——鱼离开了水就不再是鱼了!但我认为后一种隐喻是另一种一厢情愿——即便主动自废武功,彻底自我弱化也无法安然无恙的藏匿起来,树欲静而风不止,群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未必会想到有一天一条路会修到村口。
千百年来,在生存竞争中遭受压力的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可以逃避的地方——世外桃源做不到,天堂做不到,通过构建元宇宙下的虚拟存在依然做不到… 生命进化到今天这种状态,从来就不是源于逃避。所有存在的生命都是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完成自我进化的优胜者遗留下来的!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付费和不公开内容都有,每天20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